走過百年風雨,因初心不改而朝氣蓬勃;邁向偉大復興,因矢志不渝而一往無前。
不忘初心是融入血脈的信仰。黨,是以共產主義為理想和最終目標的政黨。我們在黨旗下宣誓加入黨,從此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就融入了我們的血脈。而在當下初心體現為“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黨,從血雨腥風中走來,從槍林彈雨中走來,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經歷了發(fā)展道路上的徘徊與曲折,終于開創(chuàng)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局面。這些成績的取得關鍵在于全體共產黨人是否能牢固堅守共產主義信仰,是否能牢固堅守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而社區(qū)工作者的我們始終牢記,不忘初心就是要堅持把自身的發(fā)展融入到社區(qū)建設和發(fā)展。融入到提升居民獲得感中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不忘初心是信守誓言的擔當。不負初心,既有傳統(tǒng)文化里“尾生抱柱”的信約,又有“不負時代不負卿”的家國情懷,這里面浸潤著中國人勇于擔當、敢于擔當的精神氣質。在共產黨人的歷,無論在“雄關漫道真如鐵”的革命年代、“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建設年代,還是今日“長風破浪會有時”的互聯網時代,歷史的書寫從未離開過共產黨員的“擔當”。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不負初心就要有切實的行動,要有信守誓言的擔當,要始終牢記敢于擔當是黨永不褪色的政治品格,是黨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
為適應大規(guī)模培訓領導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需要,推出系列黨政領導干部黨性教育培訓方案?!包h性教育+”的干部教育培訓理念:就是在培訓安排上突出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同時也強調知識教育、領導能力教育。著眼于幫助干部掌握過硬的業(yè)務本領、不斷提高領導能力。我們的做法是結合江蘇各地實際,采取課堂講授與現場體驗相結合的方式,用江蘇各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成果印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強大生命力。用鮮活教材,開闊思路,增長見識,提高本領。在現場教學方面聯合全省各市(縣、區(qū))黨校(干部學院),建立聯動機制,形成全省現場教學點(基地)的網絡化,資源共享。本培訓指南是根據“黨性教育+”的干部教育培訓理念,以全國各地人文、經濟發(fā)展特色為依據,精心設計的以7天為基礎的培訓課程安排,不同行業(yè)可根據行業(yè)需求,通過各教學模塊的有機組合,形成不同學時跨區(qū)域現場教學的更多黨性教育
明史知理:黨性教育要實現解疑釋惑,凝聚共識
當前,要使黨的先進性在實踐中有效彰顯,黨性教育就要突出問題導向,發(fā)揮析事明理、解疑釋惑的作用,注重解決領導干部思想上的疙瘩,引領和幫助黨員干部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首先,要把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研讀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辨清大局、大勢和大事,用經典和真理的力量,引導黨員干部把遠大理想和現實追求有機結合起來,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其次,要不斷加強對黨史和國史的學習,避免黨員干部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潭。通過“讀、唱、看、展、論”等多樣化的黨史教育,傳承紅色經典,讓黨員干部銘記黨的苦難輝煌歷程,感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情懷和魅力風范,不斷提升黨員干部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最后,要直面黨員干部在現實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注重回答黨員干部普遍關注的問題,防止空對空、兩張皮。只有全面客觀地看待改革發(fā)展中的各種難題和矛盾,對取得的輝煌成就講透講深,對當前的深層次問題講清講實,用精準的數據事例增強說服力,用清晰的學理分析解疑釋惑,才能真正解開黨員干部的“心結”,堅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識。
黨的存在,決定了中國的金融工作、經濟工作不但要服從資本邏輯,更要服從政治邏輯;不但要講資本性,更要講黨性。值得重視的是,過去較長時間以來,某些宣揚政黨-GJ去政治化,即放棄政治意志的言論廣為傳播,在社會上乃至黨內造生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亂。這種言論的實質,是要將以整體GJ-民族利益為旨歸、不應帶有任何自利動機的黨降低為經濟過程中的以自利為特征的“理性”博弈者。而喪失了統(tǒng)一政治意志的政黨也就失去了它活的靈魂,事實上就取消自我存在的合理性。一旦這樣的態(tài)勢形成,最終的結果必定是由黨奠造的政治共同體的共識的瓦解和實體的消亡。這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族而言,是絕不能承受的政治代價。